易仁永澄是谁(没有什么时间是不能用来读书的)

案例 2019-12-04 01:00:36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给了你哪些生活的启迪?

“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到达,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并不是每一个坚持的人都能成功,但是每一个成功的人都坚持过。



 看完《肖申克的救赎》感触特别深,不是每一位深处绝望的人都能不放弃希望,利用自己的知识,实现自我的救赎。主人公安迪被指控杀害自己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从而被判无期徒刑。监狱的生活不是那么美好,老鸟们对菜鸟们进行欺凌,更甚者安迪遭到三姐妹的骚扰,但这些都没有使他屈服。他的坚强为他以后的成功出逃垫下基础。他利用自己的才华数年如日地想议会写信,正是他的坚持使得监狱获得一笔钱及捐赠的图书。




 ‘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然而安迪并没有这种体制化侵蚀自己,而是不断反省,不停救赎,面对厄境,不去抱怨,但是就算抱怨又有什么用呢?努力适应它,保持希望,永不放弃!安迪写信时的坚毅,挖地道时的坚持,对命运的不妥协,帮助别人时的不放弃。这些种种实现了自我的救赎。曾经瑞德开玩笑的说他,难道你想用一把榔头挖一条地道,十七年前的坚持让他获得了重见阳光的机会,当他从臭水沟爬出来,不但实现了自我身体上的救赎,更实现了精神上的救赎。迎接暴风雨和闪电给他的洗礼。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了自己,还有谁能救你呢。强者自救,圣人渡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困难屈服,放弃,更有甚者选择自杀。在我看来这都是不理性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给了你生存的权利,并不代表你有轻生的权利。每一个人既是自己的上帝也可以是别人的上帝。像安迪这样不但让自己获得了自由,还让自己的好朋友获得了自由。



   从安迪身上我们学到最基本的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再者就是永不放弃,无论你遇到了多大的挫折,都要记住永不放弃。因为一切都会过去,或好或坏。更要充满希望,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要怎么样,权利都在你,所以少男少女们,加油吧!希望永远在前方。
 



 

 


如何在职场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如何在职场里提升能力?建立个人能力管理系统吧!

我们设想这样的场景:

萌萌的大白走到我们身边,用无辜的眼神和呆萌的声音问我们:

请形容你的能力水平,从一到十,你选多少?

那么,你究竟应该选择多少呢?
每个孩子眼中的自己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眼中的父亲或许也都是强大无比的。而作为成年人的自己,当突然问道这个问题:

请形容你的能力水平,从一到十,你选多少?

反正我竟然一时无语了,打10分?太自恋了吧!打0分?太谦虚了吧!打1~2分?太夸张了吧!打8~9分?你以为自己是谁!。。。。。。关键问题在于,我们在打分的时候,谁能清楚的描述出什么是能力,“我”的能力又是什么,怎么样。

但是,在职场中关于能力的问题又是真正存在:

小白们在职场被竞争对手碾压

自己总是感觉怀才不遇,是一支被低估的潜力股

自己面对“你有啥能力”的问题一片茫然

自己爱好广泛却没有一样“能当饭吃”

自己的水平发挥完全随机,一直没有办法得到持续提升

。。。。。。

当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你的能力的确就应该提升了。
我的老师易仁永澄曾经提出要建立自己的个人能力管理系统,他的定义是“一种可以不断提高个体发现、发掘能力的眼光,梳理整理自身能力,实现能力库持续建设,找寻当下定位并确定提升目标,有效发展并激增能力,确保自身能力转化为竞争优势的综合方法论体系”。其本质在于发现和发展能力,具体表现在6个方面:

1、增长能力
2、认识自己的能力
3、知道发展哪些能力
4、采取恰当的方法发展能力
5、持续提升自己的能力
6、善于运用能力


在职场中,你想要提升能力,请一定要围绕着发现和发掘优势和能力进行。为什么这里引入了一个“优势”的概念?因为你和周围其他人相比某个领域超过别人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有能力,对于婴孩来说,独立吃饭、不尿裤子就是值得父母骄傲的能力,但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个“能力”不言自明,也就称不上能力。我们可以采用“能力六宫格”、“成就四问”的方式,教给我们如何梳理自身优势,如何发现他人优势。尤其是“成就四问”法,不仅是帮助自己发现他人优势,评价他人能力的优秀工具,同时也是和别人沟通,尤其是和不擅长表达的人员沟通,把他们的隐性知识转化显性知识的好工具。整个工具主要分四个步骤:

讲故事

理优势

开智慧

深发掘

让你的优势得到切实的发展,当你的优势发挥出来的时候,你的能力自然而然也提升上来了!


没有什么时间是不能用来读书的
阅读是提升个人素养的最有效路径之一。不少人抱怨说根本没有时间读书,非常羡慕读书多又能写书赚钱的人。对此我认为彭小六的观点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阅读是种交换,你愿不愿意用你一天的收入交换几本书?你愿不愿意用一天一个小时的时间换这些书的内容?如果你愿意,读书,自然可以发生,不愿意你也没有抱怨和羡慕的资格。
阅读和你自己的时间根本不存在冲突,和你内心真正的选择存在冲突。

愿意读书的人该如何更好地读书呢?首先要进行一个阅读速度和理解力测试。选定一本书的五十页为目标,以能理解文章意思的最快的速度来读,看一下你需要多长时间。这个时间是你以后安排阅读的基本组块时间。有人很担心读这么快记不住,也没有自己的想法。真没必要担心,不动笔墨不读书针对的是有了一定阅读基础的人。易仁永澄在文章中说,对于小白读者来说,什么都不管,先读二百本再说。我很认可这个观点,只要你能理解,就快速读完。很多书,只要能有一句话让你受益,你就没有白读。所以,速度和理解力测试时就大胆去做,不要有太多顾虑。
通过速度和理解力测试,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阅读速度后,就可以把你一天的时间进行细化,刨除你正常工作时间以外的时间,自己以半小时为单位进行组块划分,看看自己还有几个剩余组块。根据自己能力设定适合自己的阅读时间组块。对于刚刚开始读书的人,每天设定一个组块就可以了,设定的太多,容易形成阅读疲倦,时间长了读不下去,会导致严重的挫败感,这就得不偿失了。等到自己利用这个时间组块读完几本书以后,可以适当增加一个组块。一天两次阅读,每次半小时,基本能读完5-10万字,这样两到三天,你基本上可以读完一本书,你的综合素养会飞速提升。
划定好阅读时间组块后,就要专注于阅读。在阅读时要拒绝一切干扰,关闭一切干扰消息来源,自己找个安静的地方去读书。不少女性仍然担心会被家人打扰,特别是自己的孩子。实际上你真去试一下的时候会发现,别人的干扰都是很小的,你最难克服的,其实是自己对外界的依赖性注意。比如有些人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一会儿不用手机就难受。这样的人想读书,就要考虑半小时内能不能抗拒手机的诱惑。对此,我们可以利用番茄工作法。应用商店里有很多的番茄工作法的手机app,在你用番茄工作法的时候,每一个番茄工作时间,都是不允许被打断的,如果你打断的话呢,你这个工作时间就会作废,这可以有效的阻止你使用手机。
只有拥有了无干扰的阅读时间,读书才能真的发生。

大脑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神游,你这会儿看我的分享的同时想到了什么?是不是也在神游?如果你想让阅读对你真的起作用,就必须关闭大脑的神游模式,开启专注模式,但这非常不容易。
我有两种方法可以让你读书时更加关注。第一种方法:先设定好一个时间组块内要看的页数,然后拿一支笔,指着一行行读,眼睛随着笔的移动快速去读,当然笔移动的速度,以你能理解为准。这样做的好处是笔把你的注意力吸引了,你很难走神去想别的。持怀疑态度的人可以先试一下。第二种方法是读电子书。我利用的是百度阅读,百度阅读里有听书功能,打开听书功能,在听书的同时看书,这样效果也是非常好的,神游几乎不会发生。这两种方式,大大提高了我阅读的速度,以前两三天读完一本书,现在基本上一天可以读两本书。
有人又会质疑我读书的质量,会不会因为片面求快,什么也没记住。对此,我还是那句话,先读二百本再说。任何事情没有量变就不要考虑质变。另外人的大脑非常神奇,只要你能理解得了,在一定的情境中,你读过的书都会猛然间又浮现出来,我已经有过好几次这种感触了。专注的去大量的读比你拼命的求质量而读书太少,有用得多。
读书达到一定数量之后,你会不由自主的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就像练气功的人练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就会有一口气顶在那里,你只有大声吼出来,发泄出来才舒服。读书达到这种地步,就得开始考虑自己的思考及吸收了。你想让思考吸收得更全面更充分,你得有自己的阅读的脚手架,脚手架稳固了,才能保证你向更高处建筑。
1000个人眼里有1000个哈姆雷特,说明人与人的脚手架不同。我推荐两个不错的脚手架:一、三维知识提取架。三维知识,指的是学科知识,方法知识,本质知识。这个我在《你真的知道知识吗》这一文章中,已经提到过。任何一本书都是由这三种知识构成的,比如刚读完的《麦肯锡工作法》,我提取的学科知识是:麦肯锡公司工作的各种理念及工具。方法知识是:作者的写作方法,以文字和案例为主,我以后写类似的文章可以用这一方法。本质知识是:任何人的经历,都足以改变世界,只要你肯表达出来。通过这三方面知识的提取,我的思想又往前迈了一步。二、主题阅读写作架。读书和写作,都有的放矢,效果更好。阅读时定好主题,多选同主题的书,在短时间内大量阅读,可以有效的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组块,根据自己的分析,融合自己的经验写出来,这个主题便可以为你所用。比如,上个月看完的《学习之道》一书,我学习时设定的主题是正确的学习。因为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不管教师和父母怎么努力,总是提不起成绩来,我便期望通过读书及经验积累,打造一套系统。看完学习之道后,我自己有不少零碎的感悟,随手都记了下来。之后通过整理,写了《你的学习属于哪个时代》。除了这篇文章之外,其他的一些感悟会再整理成学生成绩提升系统。通过这样的阅读,学习这一主题,我便有了一定的发言权,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很大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