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模型库的构成(简述数据库设计的要求)

案例 2019-12-06 15:28:56

简述数据库的概念和构成
概念结构是信息世界的结构,即概念模型,其主要特点是:(1)能真实、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包括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能满足用户对数据的处理要求,是对现实世界的一个真实模型;(2)易于理解,从而可以用它和不熟悉计算机的用户交换意见,用户的积极参与是数据库设计成功的关键;(3)易于更改,当应用环境和应用要求改变时,容易对概念模型修改和扩充;(4)易于向关系、网状、层次等各种数据模型转换。
概念结构的设计策略通常有四种:l)自顶向下,即首先定义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然后逐步细化;2)自底向上,即首先定义各局部应用的概念结构,然后将它们集成起来,得到全局概念结构;3)逐步扩张,首先定义最重要的核心概念结构,然后向外扩充,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步生成其他概念结构,直至总体概念结构;4)混合策略,即将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用自顶向下策略设计一个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以它为骨架集成由自底向上策略中设计的各局部概念结构。
简述数据库设计的要求
数据库设计的要求

  数据库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合适的数据模型。这个数据模型应当是:

  (1)满足用户要求:既能合理地组织用户需要的所有数据,又能支持用户对数据的所有处理功能。

  (2)满足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要求:能够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实现。

  (3)具有较高的范式:数据完整性好、效益高,便于理解和维护,没有数据冲突

H25-0101欧式书桌椅写字台H25-0101欧式书桌椅写字台


数据模型一般来说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 】...

数据模型一般来说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

数据模型从抽象层次上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征、动态行为和约束条件,为数据库系统的信息表示与操作提供了一个抽象的框架。数据模型所描述的内容有三部分: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

数据模型中数据操作主要描述在相应的数据结构上的操作类型和操作方式。它是操作算符的集合,包括若干操作和推理规则,用以对目标类型的有效实例所组成的数据库进行操作。

扩展资料:

数据结构简单清晰。存取路径完全向用户隐蔽,使程序和数据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关系模型的数据语言非过程化程度较高,用户性能好,具有集合处理能力,并有定义、操纵、控制一体化的优点。关系模型中,结构、操作和完整性规则三部分联系紧密。

数据发展过程中产生过三种基本的数据模型,它们是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这三种模型是按其数据结构而命名的。

前两种采用格式化的结构。在这类结构中实体用记录型表示,而记录型抽象为图的顶点。记录型之间的联系抽象为顶点间的连接弧。整个数据结构与图相对应。

其中层次模型的基本结构是树形结构;网状模型的基本结构是一个不加任何限制条件的无向图。关系模型为非格式化的结构,用单一的二维表的结构表示实体及实体之间的联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