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数学邀请赛(著名数学家)

案例 2019-12-06 17:00:06

著名数学家
刘 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贾 宪
贾宪,中国古代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曾撰写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九卷)和《算法斆古集》(二卷)(斆xiào,意:数导)均已失传。

他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贾宪三角"和增乘开方法,增乘开方法即求高次幂的正根法。目前中学数学中的混合除法,其原理和程序均与此相仿,增乘开方法比传统的方法整齐简捷、又更程序化,所以在开高次方时,尤其显出它的优越性,这个方法的提出要比欧洲数学家霍纳的结论早七百多年。

秦九韶
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古,四川安岳人。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他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早年在杭州“访习于太史,又尝从隐君子受数学”,1247年写成著名的《数书九章》。《数书九章》全书凡18卷,81题,分为九大类。其最重要的数学成就----“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组解法)与“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解法),使这部宋代算经在中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号敬斋,金代真定栾城人,曾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1232年钧州被蒙古军所破,遂隐居治学,被元世祖忽必烈聘为翰林学士,仅一年,便辞官回乡。1248年撰成《测圆海镜》,其主要目的是说明用天元术列方程的方法。“天元术”与现代代数中的列方程法相类似,“立天元一为某某”,相当于“设x为某某“,可以说是符号代数的尝试。李冶还有另一步数学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讲解天元术的。

朱世杰
朱世杰(1300前后),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莫若、祖颐:《四元玉鉴》后序)。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算术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造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术”(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插法).

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祖籍是现今河北省涞源县,他是南北朝时代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等领域,并且是一位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他算出的圆周率为3.1415926<π<3.1415927,这一结果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出误差的范围,是当时世界最杰出的成就。祖冲之确定了两个形式的π值,约率355/173(≈3.1415926)密率22/7(≈3.14),这两个数都是π的渐近分数。

祖 暅
祖暅,祖冲之之子,同其父祖冲之一起圆满解决了球面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体积公式。现行教材中著名的“祖暅原理”,在公元五世纪可谓祖暅对世界杰出的贡献。

杨辉
杨辉,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在13世纪中叶活动于苏杭一带,其著作甚多。
他著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著有《详解九章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变本末》三卷(1274年)、《田亩比类乘除算法》二卷(1275年)、《续古摘奇算法》二卷(1275年)。
他在《续古摘奇算法》中介绍了各种形式的"纵横图"及有关的构造方法,同时"垛积术"是杨辉继沈括"隙积术"后,关于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杨辉在"纂类"中,将《九章算术》246个题目按解题方法由浅入深的顺序,重新分为乘除、分率、合率、互换、二衰分、叠积、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类。

赵 爽
赵爽,三国时期东吴的数学家。曾注《周髀算经》,他所作的《周髀算经注》中有一篇《勾股圆方图注》全文五百余字,并附有云幅插图(已失传),这篇注文简练地总结了东汉时期勾股算术的重要成果,最早给出并证明了有关勾股弦三边及其和、差关系的二十多个命题,他的证明主要是依据几何图形面积的换算关系。

赵爽还在《勾股圆方图注》中推导出二次方程 (其中a>0,A>0)的求根公式 在《日高图注》中利用几何图形面积关系,给出了"重差术"的证明。(汉代天文学家测量太阳高、远的方法称为重差术)。
曾经的信息学竞赛党现在都过得怎么样
  

  这二十几年中国奥赛金牌现在的去向

       转自义乌中学网技术组教研网(http://www.ywhs.net/jyz/jishu/kcpj/20120426/3853.html)

  今年全国赛时,计算机协会理事长李国杰提出,奥赛到底带给学生什么,当前社会上的说法很多,应该进行一下调查,看看当年奥赛的精英们现在干什么。

  我个人觉得,让适合干什么的人干什么,是最高境界。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只要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最适合干的事情,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是一种进步,中国在去功利化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Matrix博客http://hi.baidu.com/shangdihk),这二十几年中国奥赛金牌现在的去向,在这里强转了,向Matrix及帖子的原创者表示感谢。

  至少很大部分人现在都是有为的科学家

  陈 恂 1987物理银牌 摩根大通银行 分析师

  唐鹏飞 1987物理铜牌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徐剑波 1988物理银牌 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

  何宏宇 1988数学金牌 美国Georgia州立大学助理教授

  陈 晞 1988数学金牌 加拿大Alberta大学副教授

  查宇涵 1988数学银牌 中国科学院 研究员

  葛 宁 1989物理银牌 清华华环技术公司 副总经理

  邱东昱 1989物理银牌 南洋理工助理教授

  林晓帆 1989物理银牌 HP实验室 研究员

  柴海新 1989信息学铜牌 清华博士, IBM北京研究中心

  庄 骏 1989信息学铜牌 清华博士

  杨洪波 1989信息学铜牌 现在美国

  罗华章 1989数学金牌 美国麻省理工博士,美国某软件公司任职

  俞 扬 1989数学金牌 美国俄亥俄大学 讲师

  霍晓明 1989数学金牌 美国斯坦福统计学博士,Georgia工程系助理教授

  唐若曦 1989数学银牌 美国哈佛统计学博士

  颜华菲 1989数学银牌 美国麻省理工数学博士,TAMU副教授

  吴明扬 1990物理金牌 美国俄亥俄大学计算机工程博士

  陈伯友 1990物理铜牌 WPI电子工程博士

  段志勇 1990物理铜牌 美国耶鲁物理博士

  江晓晔 1990信息学金牌 现在美国

  杨 澄 1990信息学银牌 美国斯坦福博士

  李 艰 1990信息学银牌 现在美国

  汪建华 1990数学金牌 美国麻省理工数学博士,美国某软件公司任职

  王 菘 1990数学金牌 美国麻省理工数学博士,Yale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

  库 超 1990数学银牌 美国加州理工数学博士,UIC数学系任教

  王泰然 1990物理金牌 美国麻省理工物理博士,新泽西NEC公司研究员

  宣佩琦 1990物理金牌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博士

  任宇翔 1990物理金牌 美国麻省理工物理phiysi计算机科学

  夏 磊 1990物理金牌 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研究员

  杨 澄 1991信息学金牌 清华大学 美国斯坦福博士

  夏西远 1991信息学银牌 新加坡读研究生

  罗 炜 1991数学金牌 美国麻省理工 数学博士

  张里钊 1991数学金牌 美国麻省理工 数学博士

  王绍昱 1991数学金牌 美国加州理工 数学博士

  王 菘 1991数学金牌 美国普林斯顿 数学博士,Yale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

  陈 涵 1992物理金牌 美国普林斯顿计算机科学博士,IBM Watson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 翌 1992物理金牌 美国加州理工本科

  石长春 1992物理金牌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 博士,D.E.Shaw研究中心研究员

  罗卫东 1992物理金牌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物理博士

  张霖涛 1992物理金牌 美国普林斯顿 电子工程 博士,微软硅谷研究所研究员

  孙燕峰 1992信息学银牌 微软亚洲研究所 软件工程师

  杨保中 1992数学金牌 美国斯坦福金融博士生

  罗 炜 1992数学金牌 美国麻省理工博士

  何斯迈 1992数学金牌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

  章 寅 1992数学金牌 美国康内尔计算机科学博士,德州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

  张俊安 1993物理金牌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 电子工程博士生

  李林波 1993物理金牌 美国普林斯顿 电子工程博士生

  贾占峰 1993物理银牌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电子工程博士生

  黄稚宁 1993物理铜牌 美国普林斯顿 电子工程博士生

  郭远山 1993信息学金牌 美国加州理工

  柴晓路 1993信息学铜牌 上海得易电子商务技术有限公司(DealEasy)首席系统架构师

  张 辰 1993信息学铜牌 现在美国

  袁汉辉 1993数学金牌 原美国麻省理工数学博士生,因精神问题被退学

  杨 克 1993数学金牌 美国卡内基美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Google公司职员

  杨 亮 1994物理金牌 美国哈佛物理博士生

  田 涛 1994物理金牌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子工程博士,QUALCOMM公司研究员

  饶京翔 1994物理金牌 美国加州理工本科

  李万钧 1994信息学金牌 微软美国总部高级财务分析师

  高光平 1994信息学金牌 微软研究所

  张 健 1994数学金牌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数学系博士

  姚健钢 1994数学金牌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数学博士生

  彭建波 1994数学金牌 美国纽约大学 计算机科学博士生

  奚晨海 1994数学银牌 美国匹兹堡大学 计算机科学博士生

  王海栋 1994数学银牌 美国斯坦福 计算机科学博士生

  於海涛 1995物理金牌 美国哥伦比亚物理博士生

  毛 蔚 1995物理金牌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博士生

  谢小林 1995物理金牌 美国麻省理工物理博士生

  倪 彬 1995物理金牌 美国普渡大学 通讯工程博士生

  蒋 志 1995物理金牌 美国普渡大学 通讯工程博士生

  赵 鹏 1995信息学金牌 加拿大 UBC 计算机科学硕士生

  杨 域 1995信息学金牌 美国麻省理工 本科与硕士

  林 凌 1995信息学金牌 现在美国

  张 辰 1995信息学银牌 现在美国

  高光平 1995信息学铜牌 微软研究所

  常 成 1995数学金牌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电子工程博士生

  朱辰畅 1995数学金牌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数学博士

  王海栋 1995数学金牌 美国斯坦福 计算机科学博士生

  林逸舟 1995数学银牌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计算机科学博士生

  姚一隽 1995数学银牌 法国巴黎理工大学 数学系博士生

  刘雨润 1996物理金牌 美国加州理工 计算机科学博士生

  张 蕊 1996物理金牌 美国斯坦福 电子工程博士生

  徐开闻 1996物理金牌 美国麻省理工 物理博士生

  倪 征 1996物理金牌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 计算机科学博士生

  陈汇钢 1996物理金牌 美国马利兰大学 电子工程博士生

  王小川 1996信息学金牌 搜狐高级技术经理

  陈 磊 1996信息学金牌 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分校 计算机科学博士生

  李申杰 1996信息学金牌 微软亚洲研究所

  王益进 1996信息学金牌 微软亚洲研究所

  陈华一 1996数学金牌 法国巴黎理工数学系博士生

  闫 珺 1996数学金牌 美国斯坦福金融博士生

  何旭华 1996数学金牌 美国麻省理工 数学博士生

  王 列 1996数学银牌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统计系博士生

  蔡凯华 1996数学银牌 美国加州理工 数学博士生

  刘 拂 1996数学铜牌 美国麻省理工 数学博士生

  赖柯吉 1997物理金牌 美国普林斯顿 电子工程博士生

  连 乔 1997物理金牌 微软亚洲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王晨扬 1997物理金牌 美国斯坦福金融博士生

  倪欣来 1997物理银牌 美国马利兰大学 计算机科学博士生

  王新元 1997物理银牌 清华大学研究生

  魏小亮 1997信息学银牌 美国加州理工 计算机科学博士生

  易 珂 1997信息学银牌 美国杜克大学 计算机科学博士生

  陈 磊 1997信息学铜牌 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分校 计算机科学博士生

  孙晓明 1997数学金牌 清华大学 计算机系博士生

  倪 忆 1997数学金牌 美国普林斯顿 数学博士生

  韩嘉睿 1997数学金牌 美国斯坦福 统计学博士生

  安金鹏 1997数学金牌 北京大学数学系博士生

  陈宇翱 1998物理金牌 中国科大研究生

  邓志峰 1998物理金牌 美国斯坦福 物理博士生

  吴欣安 1998物理金牌 美国斯坦福 应用物理博士生

  刘 媛 1998物理金牌 美国普林斯顿 物理博士生

  章准平 1998信息学金牌 微软亚洲研究所

  申 杰 1998信息学金牌 微软亚洲研究所

  徐 宙 1998信息学银牌 新加坡NUS研究生

  季 焘 1999物理金牌 加拿大McGill 物理博士生 (拿到美国加州理工, 普林斯顿的offer)

  蒋 良 1999物理金牌 美国加州理工 计算机科学博士生

  段雪峰 1999物理银牌 美国加州理工 博士生

  张志鹏 1999物理银牌 美国斯坦福 金融博士生

  贾 旬 1999物理银牌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物理博士生

  邵 铮 1999信息学金牌 美国加州大学伊利诺伊分校 计算机科学博士生

  齐 鑫 1999信息学银牌 美国康内尔大学 计算机科学博士生

  瞿振华 1999数学金牌 美国德州大学 数学系博士生

  刘若川 1999数学金牌 美国麻省理工 数学博士生

  朱琪慧 1999数学银牌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计算机科学博士生

  宋均亮 2000物理金牌 香港中文大学 物理硕士生

  恽之玮 2000数学金牌 美国普林斯顿 数学博士生

  袁新意 2000数学金牌 美国哥伦比亚 数学博士生

  吴忠涛 2000数学金牌 美国麻省理工 数学博士生

  戚 扬 2001物理金牌 美国哈佛 物理博士生

  吴 彬 2001物理银牌 美国斯坦福 电子工程博士生

  肖 梁 2001数学金牌 美国麻省理工 数学博士生

  膜拜一下……


Z13-1210北欧单椅子Z13-1210北欧单椅子


AMC美国数学竞赛的介绍

American Mathematics Contest,1999年前被称为American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Examination美国中学数学科考试(AHSME),总部设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校区(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是美国数学协会(Mathematics Association of America)的直属机构。在1985年时,又增加了初中数学科的检定考试America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Examination(AJHSME)、每年仅在北美地区,正式登记应试的学生就超过600,000人次,也因此AMC是世界上目前信度和效度最高的数学科试题。而全球进行同步测验的国家还有加拿大、新加坡、香港、日本、匈牙利、希腊、土耳其、法国等二十余国。此项测验已获美国中学校长推介为每年的主 要活动之一。
AMC测验由试题研发、命制到统一阅卷等作业,完全委托素由数理闻名的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校区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数学系教授带领专家学者成立委员会全权负责。该委员会成员皆来自全美一流学府,如麻省理工学院MIT、哈佛大学 Harvard、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等名校,共同研究规划。
多年来,AMC还扮演为美国培育世界数学奥林匹克(IMO)选手的重 责大任。AMC的研究人员通过AMC 8、AMC 10、AMC 12、AIME一系列测验,找出绩优生参加美国数学奥林匹克(USAMO),再从全美数十州筛选出24至30位精英,参加数学奥林匹克夏令营 (MOSP)。再在夏令营中通过测试从其中选出六名队员参加IMO。
AMC不但是美国顶尖数学人才的人才库,更为学校提供了解申请入学者在数学科目上的学习成就与表现评估。AMC成功地为许多学生因测验成绩优良而进入理想学校。藉由设计严谨的试题,达到激发应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作为数学科及相关教育研究资料,名单如下:
AMC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
University of Nebraska, Lincoln
American 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Two-Year-Colleg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American Society of Pension Actuaries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Canada/USA Mathpath &Mathcamp
Casualty Actuarial Society
Clay Mathematics Institute Clay
Consortium for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stitute for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the Management Sciences
Kappa Mu Epsilon
Mu Alpha Theta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Pedagoguery Software
Pi Mu Epsilon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Association
Society of Actuaries
美国AMC委员会成员
1、主席︰Prof. E. Johnston, Iowa State University
2、委员共24名
(1)T. Andreescu, Am. Mathematics Comp., UNL
(2)S. Dunbar, Am. Mathematics Comp., UNL
(3)Prof. D. Faires, Youngstown St. University
(4)Mr. D. Hankin, Hunter College
(5)Ms. B. Leitch, New Braunfels
(6)Prof. D. Wells, Penn State University
(7)Prof. R. Bailey, Niagara University
(8)Prof. D. Bentley, Pomona College
(9)Prof. G. Bergum, Sou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10)Prof. T. Clymer
(11)Mr. M. Doherty, INFORMS
(12)Prof. N. Elkies, Harvard University
(13)Mr. B. H. Graff, Esq., A.S.P.A.
(14)Ms. J. Hawkins, Charles W. Flanagan HS
(15)Prof. B. Hearsey, Lebanon Valley College
(16)Prof. J. L. Houston, Elizabeth City St. Univ.
(17)Dr. M. Hunt
(18)Prof. A. M. Jaffe, Harvard University
(19)Mr. B. Kelley ΙΙΙ,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20)Prof. W. J. Lewis, University of Nebraska, Lincoln
(21)Ms. M. J. Messenger, River Hills High School
(22)Mr. C. Pence, Jr.
(23)Dr. D. Savitt, Mathcamp/MathPath
(24)Prof. G. Smith, Santa Fe Community College AMC8是针对初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学生的数学测验,25题选择题、考试时间40分钟。其测验目的是为了增进学生对数学习题解答的能力。这项测验提供了一些中学程度的数学概念的教学与评量;其题目范围不仅是由易而难,而且还涵盖了较广泛的数学实际应用。其中的一些题目颇具挑战性,程度高于一般的中学数学。因此,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数学经验。AMC8的测验自2008年起禁止使用计算器,此外,其成绩表现不错的学生也将被邀请参加AMC10测验。
AMC8有一个特别的目的:是希望使这些题目能利用在各中学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上。AMC8测验可激发学生增加对数学理解能力的潜能。除了AMC8之外,还有其接下来的各项测验都能刺激学生产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兴趣。
另外,AMC8尚可增进且鼓舞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抱持着更积极的态度,并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喜好。对学习者而言,AMC8是有助于对数学观念的理解和进步。但重要的是,必须抱持着积极的学了这样的一个机会。我们竭诚欢迎初中一年级及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参加AMC8测验;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你是初中二年级或初中二年级以下的学生就能有资格参加AMC8的测验。
缘起︰1985年
题数︰25题
测验时间︰40分钟
题型︰选择题
成绩处理︰AMC总部,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校区
计分方式︰答对一题一分;答错不倒扣
满分︰25分 AMC10是针对高中一年级及初中三年级学生的数学测验,25题选择题、考试时间75分钟;包含演算概念理解的数学题型。AMC10的测验允许使用计算器(工程用计算器除外)。AMC10的主要目的是在刺激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且透过以选择题方式来开发学生对数学的才能;测验题型范围由容易到困难。参予AMC10的学生应该不难发现测验的问题都很具挑战性,但测验的题型都不会超过学生的学习范围。这项测验希望每个考生能从竞赛中享受数学。
被选为AMC10的题目呈现了一些重要的数学观念。有时,题目会将一些微妙且混乱加入选项之中,例如一些普通的计算上的错误或者是能很快的解题但却是一种陷阱。因此,有了这项测验的洗礼之后,对于数学的解题就好像得到诀窍般,将获得大大的斩获
。AMC10的另一个特殊的目的是在发掘一些对数学有才能的学生,让校方能重视这些学生的存在;好的数学家就是这样被发掘、鼓励并获得发展。
AMC10并非自我数学挑战的极限。能够洞察数学的知识并且能迅速作出计算是很优秀的才能,但一些数学学者却不认为数学只是这些而已。另外,选择题的格式有益于消除错误的答案而求得正确的答案,但这也只是解题的技巧。因此,了解自己数学能力并向上挑战便是AMC10的意义。简言之,对于一些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并不代表他对数学的才能或理解亚于其它学生;而成绩优秀的学生则代表着他们证明了自己的数学优点。这项测验就是为所有喜爱数学的学生所开发的竞赛。
缘起︰2000年
题数︰25题
测验时间︰75分钟
题型︰选择题
成绩处理︰AMC总部,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校区
计分方式︰答对一题6分;未答得1.5分;答错不倒扣
满分︰150分
目前我国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开展该项考试活动。
我国官方没有承认该考试的地位,纯属地方、民间行为;
但在每年的高考自主招生面试中,各重点高校还是承认这个测试成绩证书的。 AMC12是针对中等学校学生的数学测验,25题选择题、考试时间75分钟;包含演算概念理解的数学题型。AMC12的测验允许使用计算器,工程用计算器除外。
AMC12的主要目的是在刺激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且透过选择题的方式来开启学生对数学的才能。如果学生能预先练习必定能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学生能集体参与对数学的练习远比一个人独自研读的效果来得好,特别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能够学习到如何分配时间解题。参予AMC12的学生应该不难发现测验的问题都很具挑战性。
因为AMC12测验范围涵盖了许多知识和能力,使得成绩的层级也有所不同。以资优证书(Honor Roll)来说,成绩在150~100分或者更准确的计算是全球考生成绩前3%才有可能获得资优证书。相对学生及学校而言,成绩是很重要的;并且在地区性及本地最高分的学生及学校都会被编印出来。MAA总部每年都会将这些成绩的评比编列成册并且发送给有参加这场测验的学校。学生可以藉此来比较自己的成绩和以往的差异。
AMC12的另一个特殊的目的是在帮助一些学生来发掘出他们对学数的才能,让学校注意到这些学生的才能及存在。AMC12是由MAA美国数学协会所举行的检定测验,其一系列检定测验的最高点是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比赛。
缘起︰2000年
题数︰25题
测验时间︰75分钟
题型︰选择题
成绩处理︰AMC总部,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校区
计分方式︰答对一题6分;未答得1.5分;答错不倒扣
满分︰150分
美国数学竞赛体制如下:经过层层赛事最后选出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的选手。
AMC(American Mathematics Competition全美数学竞赛)
AIME(American Invitational Mathematics Examination美国数学邀请赛)
USAMO(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Mathematics Olympiad美国数学奥林匹克)
MOSP(Mathematical Olympiad Summer Program数学奥林匹克夏令营暨IMO国家队集训)
IMO(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Olympiad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