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有关苏州园林的历史故事有什么?)

案例 2019-12-07 23:03:24

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期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现存文字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

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全体会议批准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会议批准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增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扩展资料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或名:苏州古典园林)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有:网师园、环秀山庄、留园、拙政园(1997年)-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2000年)

1 拙政园,是中国江南一座著名的园林,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初为御史王献臣改佛寺以建。它是苏州园林的代表,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1961年,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7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3 网师园,建于南宋时期(1127年到1279年),原本只是取名叫“渔隐”的小型私人花园,经过多次修建,清朝乾隆时期(1736年到1796年),改名为网师园,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4 环秀山庄原为五代吴越钱氏“金谷园”故址;宋时为景德寺;明为宰相申时行住宅;清乾隆时建为私家园林,道光末年成为汪氏耕孟义庄的一部分,题名为“环秀山庄”。
山庄后多毁损,1949年时仅存一山、一池、一座“补秋舫”;1984年6月至1985年10月,由苏州市园林局和刺绣研究所共同出资,进行较大规模整修。
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5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是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江南园林。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称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代表着宋朝的艺术风格。
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 狮子林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园林路,毗邻太平天国忠王府和拙政园,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

7 艺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袁祖庚“醉颖堂”。后为文征明之孙文震孟购得,更名“药圃”。清初,名士姜如农重予修葺后,更名“颐圃”,又名“敬亭山房”,后由其子姜实节易园名为“艺圃”。艺圃由几代人营建,颇具规模,且几代园主均为气节高尚之士,成为明末清初苏州园林中名声最大者。 此后艺圃屡易其主,道光年间多次加以整修。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园归绸业公所,改称“七襄公所”,艺圃现有建筑多为当时所建。太平天国时为听王陈文炳住地,引入湘莲,为苏州之冠。1950年后,艺圃先后为机关,剧团,艺工社用作托儿所,车间仓库之用,住宅散为民居,使艺圃范围不断缩小。 1963年,艺圃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苏州市人民政府迁出工厂,修复艺圃。1984年10月竣工验收,历时两年,耗资五十万元。1995年,艺圃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 耦园,是具有苏州地域特色的一个古典园林,处于平江古城保护区的腹地,座北朝南,三面环水,面积为0.8公顷。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耦园包括东花园、西花园和中部住宅三个部分,其中尤以东花园之景色最胜。

9 退思园位于江苏吴江同里镇,是中国江南著名园林之一,建于清朝光绪11至13年年间,取意自《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退思园的设计者袁龙巧妙利用不到四亩面积,设计了坐春望月书楼、琴房、退思草堂、闹红一舸、眠云亭等建筑。亭阁、长廊环水而建。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59-1104中式茶室59-1104中式茶室


第一个苏州园林什么时候建的?建造者是谁?什么人住?

明清时期修建,由当代工人所筑,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

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扩展资料

1、苏州园林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古典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

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2、苏州园林文化意味

苏州的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州古典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