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力模型(胜任力模型 系统)

案例 2019-12-10 16:57:00

胜任力模型的作用

胜任力是工作表现背后所蕴涵的个人能力和行为总和,每项选拔工作都针对某个或多个胜任力,那么选拔流程的有效性和效率自然就会提高。以胜任力为标准评估、选择应聘者,由此发现、开发、安排与岗位相适应的评估和面试方式,有利于招聘决策的正确性,招聘到最适合空缺岗位的人选。
企业通常用冰山模型描述胜任力的构成。知识与技能属于表层的胜任力特征,表露于水面之上,很容易发现;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动机等,属于能力、态度与意识类深层的胜任力特征,隐藏在水下,很难发掘与描述。那些深藏的、内隐的特征往往是决定人们的工作行为及绩效结果的关键因素。其中,“水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们比较重视的方面,它们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改变和发展,识别起来也比较容易见成效。而“水下部分”包括内驱力、自我形象、个性和价值观等,这方面处于冰山的最下层,是比较难于评估和改进的。但在人才选拔中,这部分内容却最具有选拔的预测价值,同时它也是“水下冰山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值得HR深入学习并挖掘的。


关于基层员工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是导致优秀员工与普通员工绩效差异的员工的动机/价值观/角色意识/道德观念(态度部分)、固化行为、知识技能的总和,是全部员工素质(广义的能力素质)中对绩效贡献最大的部分。(与任职资格不同)
各个公司环境里是不同的,其特点,比如,在研发型企业基层员工也是知识型员工,思维能力就一定要要求;而在制造业,遵守作业规范方面的服从性就更加重要,,,,但有其通用的部分,一般都会有以下几个要素:客户导向、团队协作、学习创新、责任/进去/积极,
对这些素质要素描述,要与工作结合起来,从工作中挖掘整理固化的关键行为活动(称为固化行为)来描述
比如,对于一个管理水平一般的商场,其收银员胜任力之“责任心”,应当包含“按操作规范点钞”的要求;对于一个管理水平很高、服务质量很好的商场,其收银员胜任力的“责任心”,就可能体现在做到“高速正确收款”上;而另一家的收银员胜任力之“责任心”可能是在自己工作之余主动做一些其他的辅助工作,甚至,也许“顺便”发现职责定位和职位名称需要调整一下。

Z17-0823新中式禅意茶桌椅茶具Z17-0823新中式禅意茶桌椅茶具


胜任力模型 系统
胜任力模型,就是个体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应具备的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分为内在动机、知识技能、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等几个方面。这些行为和技能必须是可衡量、可观察、可指导的,并对员工的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的成功产生关键影响。
于胜任力的市场类员工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员工的胜任力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一个公司的胜任力模型就是一个公司的人才标准,它影响着公司的招聘、培训、职业发展、绩效甚至薪酬等重要人事决策,并最终影响着企业的绩效。
建立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
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是以胜任力为基本框架,通过对优秀市场类员工的关键特征和组织环境与组织变量的两方面分析来确定岗位胜任要求和组织的核心胜任力,是一种人员导向的职务分析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确定的职务要求一方面能够满足组织当前对市场类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适应了组织发展的需要。即按照组织未来发展的要求来重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确认职务要求,科学的调配“人”与“岗”,做到“人”与“岗”的最佳匹配。
建立基于胜任力的人员选拔
基于胜任力的市场类员工选拔,依据的是该工作岗位的优异绩效以及能取得此优异绩效的人所具备的胜任特征和行为。根据岗位胜任力模型,对员工的价值观,以及在过去所表现出来的能力高低进行判断,并与岗位胜任力标准对照,预测应聘者在该应聘岗位的未来表现,做出相应的选用决策。这样做的根据是,处于胜任特征结构中表层的知识和技能相对易于改进和发展,通过培训就可以获得;而处于胜任特征结构中底层的核心动机和人格特质则难于评估和改进,所以它是最具有选拔经济价值的;位于胜任特征结构中部的社会角色和自我概念决定了人的态度和价值观,对其改进和发展虽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具有一定的困难,但还是可以通过培训或曾经有过的成功经历来改善。这样不仅为组织成功选聘人才,同时也为有效降低人员流失率做好铺垫。
建立基于胜任力的激励机制
基于胜任力分析而设计的激励机制要求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以劳动契约和心灵契约为双重纽带的战略合伙伴关系,使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和发展,形成企业与员工双赢的局面。包括建立合理、公正的绩效管理体系,建立与知识型员工的需求相配合的价值管理体系两大方面内容。
建立基于胜任力的培训机制
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准确把握培训需求,是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培训的前提。而“什么地方需要培训”、“员工需要哪些培训”等问题是首先需要解决的,即培训内容是培训需求分析的关键。市场类员工胜任力模型的构建过程不但可以评定各层次市场类员工现有的能力水平和素质现状,并且这些信息是量化的,有可比性,这种差距就是培训的内容和目标所在。发现员工的能力素质短板,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设计培训内容和培训课程。
建立基于胜任力的评估机制
对目标的完成、绩效的提高和能力的评估,可以帮助市场类员工完成目标,完善自我,以及了解自身在公司中的事业发展机会。对能力的评估通常包括:员工的服务营销能力和素质优劣势;员工的潜在能力和发展趋势怎样?员工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和经验才能满足岗位所明确的条件?要采取何种培训才能弥补员工经验和能力的不足?通过使用评价中心等方式,对员工的能力素质进行评估,以充分了解员工的能力状态,分析妨碍员工获得更好绩效的能力障碍,以及员工的事业目标和他们的愿望。根据这些信息,员工制定出绩效和能力发展目标及行动步骤,从而在工作中不断改变自身的行为,取得个人和公司期望的绩效成果。[1]
建立以能力为基础的薪酬体系
随着经济知识化、信息化,以及组织结构弹性化和扁平化,工作小组或团队成为组织结构的基本单位。同一个工作团队的员工彼此之间没有很清晰的职责划分,大家共同协作,共同对团队绩效负责。“无边界工作”、“无边界组织”成为组织追求的目标,工作说明书由原来细致地规范岗位任务和职责,转变为只规定岗位的工作性质、任务以及任职者的能力和技术。相应地,薪酬体系也经历了以职位为基础到以个人能力为基础的变化,其中宽带薪酬体系就反映了以个人能力为基础的薪酬设计思想;同样,具有不同能力结构的公司员工可以设计不同的薪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