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有哪些作者:summer che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930109/answer/2906160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职位价值体系
早期,Hay Group帮华为设计了三张表格,用来客观评价正常情况下每个岗位的能力要求、风险和责任度,每一个岗位对应相应的级别,从而建立起了25级的薪酬架构体系。这样就实现了公司内部价值分配的相对公平。
二、绩效管理体系
华为的绩效考核表的内容跟和工作目标息息相关,学的是IBM的PBC(Personal Business Commitments)。主要分为业绩和行为两部分。业绩部分指的是KPI的各项指标,强调绩效评估;行为部分主要指员工每个阶段所需要做的事和需要改进的内容,强调能力评估,这就是现在华为的价值评价体系。工资、奖金、股权等等应该怎么分,都靠这个体系来提供依据。
更具体地说,KPI体系是与战略地图挂钩的。每年公司所制定的战略目标不同,对应的KPI指标也不一样。然后这套KPI指标会由上至下地分解到各个系统、各个岗位,从而成为考核的标准,每个岗位都有所不同。比如同为市场部的销售人员,班组主任的考核指标更侧重高层关系,而客户经理更侧重销售额。
三、任职资格体系
能力主义工资(或称职能工资制度,相对于职务工资制度、年薪工资制度、年薪制),其考核工具是任职资格体系。华为的专业人员一般分为六个等级,一级最低,六级最高。每个职业都有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且每个级别对应一套技能结构,一个职业大概有四到六项技能结构。
(比如作为一个销售人员,应该具备信息收集、产品知识、项目管理和影响力等几项技能,那么从一级向二级晋升时,他会非常明确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学习和提高。这是知识分子自我管理的路径设定。)
现在的任职资格体系其实是把最好的经验全部总结提炼,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可复制的模板。从经营人才的企业转向经营知识的企业。
尽管借鉴了英国NVQ(国家职业资格体系),但华为的这套体系是自己开发出来的,因为每一个职业都不一样,当时花了很多时间。
(比如说销售人员的任职资格体系,是人力资源部六个人花了半年时间写出来的。三人一组,到各班组里面去呆了三个月,天天和销售人员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把他们的行为全部记录了下来。
)
四、素质模型体系
任职资格体系和素质模型其实是两个概念。任职资格体系更多的是一种对日常工作行为的要求,比如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应该如何去收集信息、和客户的沟通交流、进行项目公关等等,重点在于各类技能。而素质模型更侧重人才的内在特质,譬如个体的成就感、影响力等等,这些特质往往不是靠培养出来的,而是靠选择。所以华为在晋升的时候更多地使用任职资格体系,而在招聘当中会更多地使用素质模型。
五、劳动态度评估体系
每年年末,都会发一张劳动态度评价表,表上大概有几十个问题,都是非常详细琐碎的,比如“你有没拿公司的纸回家”或“上班时间有没有打过私人电话”。这是一般员工的评估表,对管理层的要求更加严格,比如会有“能不能为了公司的整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这种问题。
这张表每个人自己填,没有人会督查你是不是填了真实答案,目的主要是让大家在填写的过程中自我检查。这其实是在潜移默化地不断传递信息、强化观念,让公司统一的文化和价值观深入人心的过程。
什么叫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是说在某一特定的职位要求下,员工适合此岗位的基本要求,比如说性向、技能、专业基础知识,所以任职资格模型就是说你要把一个具体的岗位拿出来,分析他需要有什么技能的员工,根据要求的把着一些技能或者是性向列一下权重,进而设计任职资格模型。一般而言,没有一个标准的任职资格模型来套用,都是根据具体企业的具体岗位来进行设计和规划。
Z24-0101简欧式沙发茶几落地灯组合
任职资格和胜任力的区别和联系联系:
胜任力是任职资格的前提,任职资格是指为了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任职者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胜任力等。
区别:
一、概念不同
1、任职资格
任职资格是指为了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任职者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个性等方面的要求。它常常以胜任职位所需的学历、专业、工作经验、工作技能、能力加以表达。
2、胜任力
胜任力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
二、结构不同
1、任职资格
1)建立任职资格标准:任职资格标准是企业确定的各层各类岗位人员任职的标准,需要结合企业战略与文化和自身能力/核心能力来设定,其包含岗位任职的各项标准,例如潜能标准、经验标准、知识标准等等。目的两个:一,实现企业对核心能力的规划与管理。二,对具备核心核心能力的人才进行发展路径规划。
2)对现有人员进行任职资格定级评价:又称任职评价,是对在岗人员的一次能力评价,是人实际能力与岗位要求标准的一次对应过程,经过评价可以相应的得出成绩和结果,其目的是分析企业现在人员与组织需要之间的实际差距到底有多大,再进一步明确利于培训提高和未来工作改进方向。
3)根据现有人员进步表现,对现有人员任职资格进行调整:是将评价结果依据相关调整标准分别对应,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套对应五等级/七等级对应表和职能规划表等系列工具,以实现人才有序调整与规划。
2、胜任力
1)知识(个体所拥有的特定领域的信息、发现信息的能力、能否用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
2)技能(完成特定生理或心理任务的能力)。
3)自我概念(个体的态度、价值观或自我形象)。
4)特质(个体的生理特征和对情景或信息的一致性反应)。
5)动机/需要(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
三、作用不同
1、任职资格
企业的任职资格要求由两部分组成:行为能力与素质要求。行为能力包括适应战略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素质要求是指适合从事某一职类、职种、职位、职层任职要求的人的动机、个性、兴趣与偏好、价值观、人生观等等。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于管理中要注重各职类、职种、职层员工能力的均衡发展,各职类、职种员工任职能力都要符合战略要求、尤其是企业管理类人员、技术类人员和销售类人员的能力一定要均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获得持续的发展能力。
2、胜任力
一个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来识别其领导团队的行为是否可以带领整个企业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任职资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胜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