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abc模型(下列属于生物性状的是(  ) A.人的血型 B...)

案例 2019-12-11 02:27:05

图甲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中ABC表示三种...
(1)图甲所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发生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图中B物质是[H],其作用是作还原剂,C是五碳化合物在卡尔文循环中可以循环利用.
(2)E曲线比F始终要高,故E表示幼叶的光合作用强度曲线;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相同时间内,等面积的E的实际光合作用为10+20=30,F 的实际光合作用为10+10=20故E,F两组叶片中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之比为3:2; 成熟叶片由于代谢缓慢的原因为: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含量.
(3)14C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有机物中碳的途径CO2→C3→(CH2O).
故答案为:
(1)叶绿体基质  作还原剂    C
(2)幼叶   3:2    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    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含量   
(3)CO2→C3→(CH2O)
植物生理学中什么是花形态发生的ABC模型
基因控制花器官形态发生的具体内容如下:
萼片,花瓣,雄蕊群,雌蕊群分别受到基因A,B,C的控制。
其中A单独决定萼片的形成,AB同时表达形成花瓣,BC同时表达形成雄蕊,C基因表达决定雌蕊。在这个模型中,AC基因相互拮抗,但基因C突变以后,A基因得以在整个花中全部表达,相反也是这样。如果ABC一组确实则导致花器官错位。
这就是所谓的花形态发生ABC模型

G31-16<a href=http://www.moxingzu.com/tag/5323/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桌椅组合</a>G31-16桌椅组合


植物生理学中什么是花形态发生的ABC模型

植物生理学中花形态发生的ABC模型是指调控花器官形成的基因按功能可以划分为ABC三组,每一组基因均在相邻的花器官中发挥作用,即A组基因控制第一轮花萼和第二轮花瓣的形成;B组基因决定第二轮花瓣和第三轮雄蕊的发育;C组基因决定第三轮雄蕊和第四轮心皮的发育。

花的每一轮器官受一组或相邻的两组基因控制:A组基因单独作用于萼片;A和B组基因决定花瓣的形成;B和C组基因共同决定雄蕊的发育;C组基因单独决定心皮的形成。这些基因在花器官中有各自的位置效应,并且A和C组基因在表达上相互抑制,A组基因不能在C组基因控制区域内表达,即A组基因只能在花萼和花瓣中表达,反之亦然。如下图所示: